关于对“凉州区康宁镇2026年基础设施建设以工代赈项目”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公示

关于对“凉州区康宁镇2026年基础设施建设以工代赈项目”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公示

发布于 2025-08-05

招标详情

凉州区康宁镇人民政府
联系人联系人17个

立即查看

可引荐人脉可引荐人脉746人

立即引荐

历史招中标信息历史招中标信息97条

立即监控

关于对“**区康宁镇2026年基础设施建设以工代赈项目”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公示

为充分了解社会各界对“**区康宁镇2026年基础设施建设以工代赈项目”社会稳定风险的意见和诉求,加强公众参与,精准识别社会稳定风险因素,从源头上制定风险防范和化解措施。****点击查看办公厅、****点击查看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新形势下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建设的意见》(中办发〔2021〕11号)、****点击查看委员会办公厅印发《关于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分析篇章和评估报告编制大纲(试行)的通知》(发改办投资〔2013〕428****点击查看省委办公厅、****点击查看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新形势下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建设的若干措施》(甘办发〔2021〕33号)、《关于规范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和报备工作的通知》(甘稳评办发〔2015〕2号)及《**市第三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构培育管理办法》等文件政策规定要求,依照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规范化程序的要求,围绕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和可控性等内容,****点击查看委托****点击查看对“**区康宁镇2026年基础设施建设以工代赈项目”编制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并对本项目进行社会稳定风险等级评价工作。现将项目基本情况向社会进行公示。

一、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区康宁镇2026年基础设施建设以工代赈项目

2.建设性质:**

3.项目建设单位:****点击查看

4.项目建设地点:**区康宁镇**村、康宁村、新寨村、山湾村、西湾村

5.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本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包括**村组路5.1公里,水渠2.66公里。

6.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来源:项目总投资522.00万元,通过申请中央预算内以工代赈资金及区级财政资金解决。

7.建设工期:12个月,以投资计划下达时间为准。

8.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项目实施是解决当地群众就业问题的重要举措

康宁镇现有劳动力富余,外出务工存在实际困难,就业压力较大。本项目依照解决群众就业增收问题为主线,按照“先有群众、后有项目”“工程是手段、赈济是目的”“就业带着项目走、资金跟着项目走”的原则,吸收项目区138名当地群众参加工程建设,让老百姓在家门口挣到钱。项目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发放劳务报酬、开展技能培训、设置公益性岗位为主要赈济模式,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施工方式充分落实“以工代赈”,让农村低收入人口参与项目建设,赚取劳务报酬。通过项目实施可提高项目区群众务工率,帮助农村劳动力实现就地就近就业。

2)解决现有灌溉难题,提升水**利用效率

(一)破解结构性坍塌风险,杜绝工程事故

康宁镇拟重建2.66公里灌溉渠道,均为上世纪70-80年代修建的简易浆砌**,经30余年运行已严重老化:其中1.8公里土渠渠壁坍塌率达70%,坍塌深度0.6-1.0米,形成多处“悬垂状”渠段,在灌溉高峰期随时可能整体垮塌;0.86公里浆砌**因勾缝风化脱落,60%的石块松动外倾。渠道破损形成的凹陷和淤泥堆积,导致农机通行时多次发生陷车事故,直接威胁群众生命安全。拆除这2.66公里破损渠道并**浆砌**,可彻底消除“带病运行”的安全隐患,为农业生产筑牢“防护屏障”。

(二)遏制渗漏引发的次生灾害,守护农村生态与民生

2.66公里老化渠道的年渗漏量达25万立方米,相当于150亩农田的全年灌溉用水量。长期渗漏导致渠道周边耕地出现盐碱化,土壤pH值升至8.5,小麦亩减产;渠道沿线形成6处积水洼地,成为蚊虫滋生的“温床”。**浆砌**通过防渗设计可将渗漏率控制在5%以内,每年减少渗漏23.75万立方米,既能避免水**浪费,又能遏制盐碱化等次生灾害,守护农村生态与群众生活环境。

(三)提升水**利用与灌溉保障能力

康宁镇属沿山冷凉灌区,年均降水量仅190毫米,农业灌溉依赖西营河引水,水**先天不足。现有2.66公里老化渠道的渗漏率高达52%,即每输送100立方米水,仅48立方米能抵达农田,每年白白流失25万立方米水,相当于150亩农田的灌溉用量。2023年干旱季,因渠道损耗严重,该镇农田未能及时灌溉,玉米减产28%,直接经济损失20多万元。**浆砌**采用C25水泥砂浆砌筑,渠壁平整度误差控制在5毫米内,接缝处用防渗砂浆勾缝,可将渗漏率降至5%以下,每年节约水**23.75万立方米,相当于新增100多亩农田的灌溉用水,有效缓解“有水引不来、引来用不起”的困境。

(四)打通农产品流通与民生服务“最后一公里”

康宁镇拟**的5.1公里村组道路连接5个自然村,现有道路均为未硬化土路,“雨天泥泞陷车、晴天扬尘眯眼”是常态。交通不畅直接制约农产品销售,村民就医、上学时间缩短50%,切实解决“出行难、办事难”问题,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提升幸福感和获得感。

3)项目实施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衔接乡村**战略的重要举措

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是实施乡村**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近年来,**省**市坚持多措并举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取得了不错的成效。本项目建设以农村给排水工程、道路工程等基础设施为主攻方向,以“以工代赈”为核心,开展当地农业生产基础设施的建设。项目的实施解决了困扰项目区居民学技术、找工作难问题,是一项改善民生、造福村民的工程,项目的建成社会意义重大,可促进美丽乡村建设,提升居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民族团结,加快社会经济稳定发展。

4)提高项目区防洪标准、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助推乡村**的需要

防洪保安、减少洪灾损失不仅事关农业农村发展,而且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是改善生态环境不可分割的保障体系。工程通过**浆砌**等防护措施对康宁镇沟道进行治理,以稳定沟道水流型态、提高岸坡抗冲刷能力,防止河床下切及岸坡持续崩塌,最大限度地减少洪水灾害,消除暴雨洪水产生的安全隐患,做到防患于未然。工程的建设是提高该区域防洪减灾能力的主要措施,可保证项目区村镇、基本农田及国家水利、电力、交通等一系列基础设施的安全,对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支撑区域经济社会稳定可持续发展和运营及推进乡村**具有重要意义。


项目实施是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会的需要

当前,我国农村社会关系总体是健康、稳定的,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项目通过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有利于更好地维护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缓解农村的社会矛盾,减少农村不稳定因素,保护环境、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的重大举措。

项目的实施不仅解决了当地群众基础配套设施的问题,还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群众的收入,吸纳外资外贸相关企业失业返乡人员、返乡农民工、家庭经济困难高校毕业生、未就业退役军人和脱贫人口、防止返贫监测对象等重点群体参与工程项目建设让群众获取劳务报酬,既增加了贫困群众的工资性收入,也一定程度上促进群众“扶志”和“扶智"观念的转变,在保障当地群众收入稳定方面做到“授之以渔”,促进当地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达到“生态宜居”“生活**”的目标。

二、项目风险调查的内容和范围

风险调查的对象为项目建设及运行期间引发的社会稳定风险即项目主体在执行项目建设和运营的过程中给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财产及生态环境等与其切实利益相关的各个方面造成的负面影响和损失的可能性。


项目社会稳定关注重点分析

1.建设过程中对周边村民出行的影响问题。

2.建设过程中产生的振动、噪声、扬尘、固体废弃物等对村庄人居环境的影响。

3.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合法性、合理性和安全(可控)性的影响。

4.人员施工安全影响。主要关注项目在实施过程中文明施工、人员组织管理等安全问题。

5.项目质量管理影响。主要关注项目实施过程中工程质量安全管理问题。

6.资金筹措问题。主要关注是否有充足的资金来保证项目按时保质保量完工。

7.媒体网络舆论导向及其影响问题。

四、征求公众意见的形式

公示期间,公众如对“**区康宁镇2026年基础设施建设以工代赈项目”社会稳定风险有任何意见建议,均可通过电话等方式向项目建设单位****点击查看及第三方稳评机构****点击查看反映情况。反映情况必须客观真实,以单位名义反映情况的材料需加盖单位公章,以个人名义反映情况的材料应提供有效的联系方式。

五、公示日期

自2025年08月06日至2025年08月12日

六、联系方式

建设单位:****点击查看

联 系 人:蔡锦秀

联系电话:177****点击查看1651

****点击查看公司:****点击查看

联 系 人:张晓萍

联系电话:193****点击查看8858

特此公示!

****点击查看

****点击查看

2025年08月0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