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即查看

立即引荐

立即监控
立即查看
立即引荐
立即监控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我局拟对《****点击查看电站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拟作出审批意见。为保证审批意见的严肃性和公正性,现将拟作出审批意见的建设项目环评文件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日期为2024年12月12日——2024年12 月18日(5个工作日)。
听证权利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国行政许可法》的有关规定,自公示之日起5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提出听证申请。
联系电话:0888-****点击查看685 传 真:0888-****点击查看685
通讯地址:**县永**北二环大转盘
项目名称 | ****点击查看电站 |
建设地点 | **市**县光华乡 |
建设单位 | ****点击查看 |
评价单位 | ****点击查看**公司 |
环评类别 | 环境影响报告表 |
项目概况 本项目规划总用地面积为43.40hm2(约651.03亩),其中永久用地面积0.44hm2(约6.60亩),临时用地面积42.96hm2(其中未利用地面积12.54hm2)。本项目额定容量为43MW,安装容量为52.67106MWp。共安装615Wp单晶双面双玻N型光伏组件85644块,方阵支架为固定支架,倾角为30°,共布设14个光伏发电单元,123台350kW逆变器,7台3.5MVA容量箱变、4台3.15MVA容量箱变、2台2.45MVA容量箱变、1台1.05MVA容量箱变。集电线路43.86km(其中电缆直埋9.9km、桥架敷设15.5km、架空线路18.46km),配套建设场内道路3.84km(**道路长度2.34km,改扩建道路长度1.5km)。本项目总投资20000万元,其中环保投资估算约111.6万元,占总投资的0.56%。 | |
主要环保措施 施工期: 1.废气:场内裸露地表设置临时覆盖措施,禁止大面积长时间裸露;施工材料和堆场设置临时覆盖围挡措施,禁止易产生扬尘的物料大面积长时间露天堆放;要求车辆限速行驶,运输车辆保持清洁,车辆设置篷布密闭运输。在靠近关心点侧施工时应加大对施工场地洒水降尘频率,对材料进行遮盖,必要时可在影响最大的关心点一侧设置临时围挡, 2、废水:施工废水经沉淀池处理后回用于洒水抑尘、工程养护;施工人员不在场内食宿,产生的少量洗手等生活污水,经生活污水收集沉淀池收集沉淀后,回用于场内洒水抑尘,不外排。 3、噪声:使用低噪声设备,强噪声固定声源设备设置减振垫,尽量避免同时使用强噪声设备,将强噪声源布置在施工区域场地中部或远离居民点的一侧,同时要求运输车辆经过居民点时减速慢行、禁鸣,以减小噪声的影响。。 4.固废:建筑垃圾分类集中收集,可利用的部分回收利用,部分回填平整场地,不能利用和回填的,应按照当地相关部门的要求清运和处置;建筑垃圾分类集中收集,可利用的部分回收利用,部分回填平整场地,不能利用和回填的,应按照当地相关部门的要求清运和处置, 5、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科学制定绿化方案,适度补植补种乡土树种、草种。在光伏板占地原有植被盖度低于20%的区域,采取人工种草等措施改良植被及土壤条件,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临时堆土场、临时施工场地等造成的植被损失在工程结束后,及时实施绿化;项目区内未设计建设的空地区域,不得破坏原有植被和损毁地表,。 运营期: 1.固废:运营期间一般固废主要为报废的光伏组件(即太阳能电池板,由若干单体电池串、并联连接和严密封装成组件)。****点击查看电站二期项目220kV升压站设置的一般固废暂存间贮存,废光伏组件在场内收集、运输、贮存及外委处置应满足《光伏组件回收再利用通用技术要求》(GB/T 39753-2021)中相应的要求,最终由专业的回收厂家收购处理。箱变电池更换产生的废铅蓄电池、箱变检修时产生的废矿物油(即废变压器油)、箱变发生事故时产生的事故废油属于危险废物,依托芮官山二期升压站危废暂存间暂存,最终委托有资质单位清运和处置。 2、生态环境影响防治措施 本工程按“光伏发电+林业”的方案进行设计,实施林光互补,在光伏区种植光照需求量不高,且容易成活、有经济价值的本土常见灌草植物。环评要求植被恢复时不得引入外来物种,不得使用国家和地方禁止使用的农药等,植物采用自然生长的方式。 3、环境风险 ,a、每个箱式变压器旁设置1个1.5m3的事故油池。严格做好分区防渗工程,施工期加强工程监理和环境监理,提高防渗工程质量,做好照片、录像以及相关文字说明等存档资料。事故油池按重点防渗区进行建设。b、运营期定期检查各储存设施,避免出现泄漏等不良情况;危险废物的贮存严格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23)和《危险废物收集、贮存、运输技术规范》(HJ2025-2012)的相关要求执行。c、选用合格的电气设备、严格按操作规定进行操作、老旧设备及时更换、高电压处设置警示牌或围栏、配置灭火器等措施。d、加强员工培训,建立健全的环保管理机制和各项环保规章制度,落实岗位环保责任制,加强环境风险防范工作,防止事故排放导致环境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