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市生态环境局关于2025年8月11日拟作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意见的公示

雅安市生态环境局关于2025年8月11日拟作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意见的公示

发布于 2025-08-11

招标详情

国能大渡河瀑布沟发电有限公司风光基地建设管理分公司
联系人联系人9个

立即查看

可引荐人脉可引荐人脉640人

立即引荐

历史招中标信息历史招中标信息57条

立即监控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经审查,2025年8月11日我局拟对《****点击查看电站水风光互补项目**400MW光伏电站坭美70MW重新报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以下称报告表》作出审批意见。现将拟作出审批意见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25年8月12日-2025年8月18日(5个工作日)。

听证权利告知:自公示日起5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对以下拟作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意见要求听证。

联系电话:0835-****点击查看212

传真:0835-****点击查看025

通讯地址:**市雨**羌**路377号

一、项目名称:****点击查看电站水风光互补项目**400MW光伏电站坭美70MW重新报批建设项目

二、建设地点:**省**市**县

三、建设单位:****点击查看

四、环境影响评价机构:**清奕****点击查看公司

五、建设内容和规模:国能大渡河****点击查看公司于2023年10月7****点击查看环境局《****点击查看电站水风光互补项目**400MW光伏电站(坭美70MW)环境影响报告表的批复》(雅市环审〔2023〕40号);2024年12月,该项目升压站设计方案进行了调整,履行了备案变更手续《****点击查看电站水风光互补项目**40OMW光伏电站》(川投资备【2210-510000-04-01-183917】FGQB-2678号)和《****点击查看电站水光****点击查看电站220千伏送出工程项目核准的批复》(川发改能源〔2025〕56号文),明确坭美光伏以1回220kV线路接入**220kV升压站,坭美升压站为220kV升压站;项目法人变更为****点击查看。项目建设内容主要变动情况包括:①生产区均采用分块发电、集中并网方案。电站总装机容量不变,均为70MWp,光伏支架安装倾角、安装间距均不发生变动,光伏子阵列东西地块各取消一地块方阵,方阵光伏板数量略减少,布局略微调整,电池组件由545Wp改为620Wp;逆变系统单个方阵安装容量有所调整,但逆变器数量没变;光伏方阵减少,箱式变压器随之减少2台,额定容量随逆变系统相应调整。②升压站主要建设内容、主要电气设备、主变及配电装置GIS户外布置、35kV配电装置户内舱布置与原环评基本一致,无变化。③取水供水和排水方式均无变动,消防水池由180立方米调整为250立方米,站内增设一套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④生活污水增设一套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等。按照《输变电建设项目重大变动清单(试行)》(环办辐射〔2016〕84号),升压站较环评阶段电压等级升高,属于重大变动,需重新报批;本项目总投资34345.7万元,其中环保投资109.5万元,占总投资的0.319%,具体建设内容如下:

1.主体工程包括:光伏发电系统、升压站、集电线路。

(1)光伏发电系统主要包括:光伏方阵、逆变器、箱式变压器。光伏方阵:光伏组件直流侧装机容量80.86288MWp,交流侧容量70MW,拟布设共24个光伏子阵列,由130424块620Wp单晶硅双面电池组件,每28块光伏组件串联成一个光伏组串。每19~21个光伏组串并联接入1台300kW组串式逆变器。支架类型为固定式,基础型式为微孔灌注桩基础+钢管螺旋桩基础,安装倾角为30°,朝南布置。逆变器:额定功率为300kW,总数量为233台,逆变器类型为组串式,组件、逆变器均采用1500V系统。箱式变压器:采用双绕组油浸式箱式变压器,电压等级为35kV,额定容量分别为3300(18台)/1800(6台)kVA,共24台,分布在24个光伏子阵列区。

(2)**一座220kV升压站,位于光伏场区东北侧地块中部,占地面积约14170.3平方米,围墙内总占地面积为3480平方米,征占地和围墙内占地面积均有所减少;主变为一台容量70MVA,采用室外布置;220kV配电装置采用GIS户外配电装置,220kV出线1回,220kV出线采用架空方式;35kV出线3回;35kV无功补偿配置1套SVG动态无功补偿装置,接于35kV母线,无功补偿容量均为±16Mvar。35kV站用变2×400kVA,分别接于35kV母线及外引电源。

(3)集电线路。架空线路减少1.6千米,集电线路有架空导线和地埋电缆两种方案。西侧地块容量为23.7MW,距离升压站约4.5千米,通过1回架空线接入升压站,导线型号JLHA1/G1A-240/30钢芯铝合金绞线。东侧地块所在区域容量为46.2MW,通过2回电缆线路接入升压站。光伏场区内部低压线路采用电缆桥架敷设;集电线路采用直埋敷设,仅在电缆跨越道路时采用局部穿管直埋方式。

2.辅助工程:改扩建1.54千米碎石路面进场道路;**10.848千米泥结碎石路面场内道路。

3.临时工程:设置2处临时施工设施场地,占地面积共计3000平方米。

4.环保设施:设置三级沉淀池容积2个(4.5立方米/个),化粪池1个(15立方米),危废暂存间1 间(30.34平方米),事故油池1座(50立方米)。

六、主要的环保措施(设施):

施工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1.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通过加强施工管理和道路养护、选用先进施工工艺和机械、优化施工工序及施工场地布局、减少大型机械施工、缩短表层裸露时间、覆盖堆料、定期洒水等措施,减少施工扬尘对环境的影响。

2.水污染防治措施

光伏场区施工人员生活污水经移动厕所处理收集后用于周边牧草地施肥,不外排;施工营地生活污水经各民房既有设施收集后用于农地施肥,不外排;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混凝土拌和、运输车辆以及机械冲洗废水经隔油和沉淀处理后回用,不外排。

3.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通过合理安排施工时间,避免夜间施工,优选低噪声、低振动施工机械设备,定期进行设备保养和维护,远离环境敏感目标布局高噪声机械设备等方式,以减小施工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4.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

建筑垃圾分类收****点击查看公司,****点击查看建设部****点击查看垃圾场处理。剥离表土全部回覆和利用,开挖土石方全部作为回填料填筑利用。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后,统一由环卫部门集中处理。

5.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项目建设过程中,通过严格控制施工活动范围,优化施工方案和运输路线,合理安排施工时序和布置施工场地,避免雨期施工,减少对植被的破坏和区域内对野生动物的惊扰。施工结束后,根据施工场地的质量条件和原有的土地利用方式,结合当地物种进行植被恢复,以减小施工对周围生态环境的影响。

运营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1.电磁污染防治措施

合理设置均压环、均压罩,控制电场数值在一定范围;减少平行跨导线相序排列的同相布置,减少同相母线交叉与相同转角布置;尽量不在电气设备上设置软导线,减小工频电场、工频磁场,便于设备检修维护;合理布设升压站内电磁设备,控制电磁环境工频电场强度、磁感应强度在限值之内。

2.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项目噪声主要为光伏发电区华式箱变和升压站逆变器、箱式变压器等设备运转噪声,通过选用低噪声设备,加强对机械设备的检修维护,设置升压站厂界围墙和绿化带,以减小项目运营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3.废水污染防治措施

生活污水经管道收集后进入化粪池处理后用于站区周边农用地及光伏场区牧草施肥。光伏板冲洗废水(主要污染物为SS,含量较低),用于场内植物浇灌。

4.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

生活垃圾外运至指定收集点交由当地环卫部门处理;项目运行产生的废电池板集中收集至废电池板储存间暂存后,交由厂家回收处置;更换的废旧蓄电池、废矿物油属于危险废物,暂存于危险废物暂存间,定期交由具有该类危险废物处理资质的单位处理。

5.地下水及土壤保护措施

针对项目升压站区域及光伏场区箱变区域进行分区防渗。在事故油池、主变油坑以及箱变事故油池池底及四周、危废暂存间做重点防渗,地面采用抗渗混凝土+2mm厚度HDPE防渗层,防渗性能要求满足渗透系数不小于1.0×10-10cm/s;项目升压站内化粪池、一般固废暂存间采用防渗混凝土进行一般防渗;站区内除重点防渗区和一般防渗区外的其他区域做简单防渗区。

6.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项目完工后,及时对临时占地区域进行植被恢复;营运期采取林光互补措施,种植披碱草等草本植物并进行定期维护;开展生态监测,定期评估项目对陆生动植物的影响并采取生态恢复措施;加强升压站绿化,降低项目的实施带来的生物量的损失。

7.环境风险防范措施

根据《****点击查看电站设计防火规范》《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的相关要求,设置充氮灭火装置、推车式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消防砂箱及消防铲等设施,升压站内主变压器场设置消防车通道,在贮油坑的四周设挡油坎,做好贮油坑和事故油防渗处理(2mm厚度**度聚乙烯材料),防止事故漏油、废油下渗风险的发生。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