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姚昙华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25-2035年)公示

关于大姚昙华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25-2035年)公示

发布于 2025-06-27

招标详情

大姚县林业和草原局
联系人联系人13个

立即查看

可引荐人脉可引荐人脉648人

立即引荐

历史招中标信息历史招中标信息143条

立即监控

本单位近五年环保类项目招标1次,合作供应商1个,潜在供应商0
查看详情 >
关于《**昙华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25-2035年)》公示

**昙华山风景名胜区于1996年7****点击查看政府《关于审定公布**省第三批省级风景名胜区的通知》(云政发〔1996〕138号)审定批准设立,由昙华山、帽**、妙峰山、三潭瀑布四个片区和**公园组成,总面积约11000.00公顷。为加强风景名胜区管理,有效保护和利用风景名胜区**,实现风景名胜区与当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依据《风景名胜区条例》《**省风景名胜区条例》等法律法规及《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指导意见》(中办发〔2019〕42号)等文件精神,2021年12月**县重新启动**昙华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编制工作。2022年2月完成《**昙华山省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征求意见稿)》的编制,2022年2月24日、2022年3月21日两次向10个县级相关部门和7个涉及乡镇征求意见建议后形成《**昙华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22-2035年)(送审稿)》及相关成果资料。2022年4月8****点击查看政府组织县级评审并顺**过。2022年5月《**昙华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22-2035年)(送审稿)》及相****点击查看人民政府。2022年5月13日,****点击查看办公室批转了《****点击查看政府关于**昙华山省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请示》(大政请〔2022〕22号)。2022年5月16日,****点击查看政府的批办要求和风景名胜区管理相关规定,征求州发展改革委等17个州级部门的意见建议。2022年5月25日,州林草局组织召开《**昙华山省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22—2035年)》州级审查会议并通过州级审查。2022年6月14日,州林草局按照省林草局的要求,上报了《****点击查看草原局关于**昙华山省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请示》(楚林请〔2022〕119号)。****点击查看草原局分别于2022年7月、2023年2月、2023年3月、2023年4月、2024年1月、2024年3月组织了初审、复审、再次审查和向省级相关部门征求意见等六次审查,并分别反馈了意见建议,县林草局六次及时修改完善并上报了成果资料。2024年5月15日,****点击查看草原局在**组织召开《规划》厅际联席审查会,提出“《规划》应做重大修改完善后再次审查”的意见。县林草局再次按照审查意见及要求,结合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方案进行了修改完善,且于2024年9月9日通过县级评审,2024年10月10日修改完善后的《**昙华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24-2035年)》及相****点击查看人民政府,****点击查看政府要求,进一步征求了州发展改革委、****点击查看规划局等15家单位意见并反馈**县进行对照修改,2024年11月15日州林草局将《**昙华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24-2035年)》成果资料随文上报省林草局审查。2024年12月11日省林草局向9个省级部门进行意见建议征求,2025年1月3日,****点击查看草原局办公室下发了《****点击查看草原局办公室关于进一步修改完善**昙华山、**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通知》,并向我县反馈了两位省级专家、9个省级部门对《**昙华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24-2035年)》的意见建议。县林草局组织有关部门,分别对照省直9个部门及2位专家对《**昙华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反馈的意见建议,进一步对**昙华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进行了认真修改完善,2025年3月4日,****点击查看政府以大政报〔2025〕3****点击查看草原局上报了《****点击查看办公室关于**昙华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省直有关部门和专家反馈意见建议采纳情况报告》。2025年4月3日,****点击查看草原局组织召开省级专家评审会,专家组同意《**昙华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进行修改完善后通过。2025年5月9日,修改完善后的《**昙华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25-2035年)》顺**过省级评审。

根据《中华人民**国地方各级人民代****点击查看人民政府组织法》《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国务院令第713号)和《**省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等法律法规规定,现对《**昙华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25-2035年)》予以公示,广泛征询社会公众意见。

一、规划范围

**昙华山风景名胜区规划范围与已上报的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方案一致,总面积10110.48公顷。其中,百草岭景区面积为2081.74公顷,昙华山景区面积为5783.08公顷,三潭瀑布景区面积为2219.30公顷,**公园景区面积为26.36公顷。

**昙华山风景名胜区核心景区为分级保护规划中的一级保护区,核心景区面积为1472.77公顷,占风景区总面积14.57%。其中,百草岭景区的核心景区面积为896.29公顷,昙华山景区的核心景区面积为566.75公顷,三潭瀑布景区的核心景区面积为9.32顷,**公园景区的核心景区面积为0.41公顷。具体范围以图纸为准。

二、风景区性质

**昙华山风景名胜区是以优美的自然山水、璀璨的历史遗存、丰富的民俗风情为主要**特征,以**保护、生态观光、文化体验、科学考察、乡村休闲为主要功能的省级风景名胜区。风景名胜区内以山地草甸、悠久昙华、飞瀑三潭、**古寺、彝族文化等典型景观为特色,具有典型的美学价值、生态价值、科普价值、文化价值及旅游价值。其中,百草岭景区以山地草甸为背景,融合了森林景观、原始河谷、民俗风情;昙华山景区以自然山水景观、历史人文遗存、彝族文化底蕴为主要**特色;三潭瀑布景区以瀑布峡谷为核心;**公园景区以****点击查看、****点击查看广场、**湖、核桃博物馆等为主要**。

三、规划期限

规划年限为2025年至2035年,其中:近期为2025年至2030年,远期为2031年至2035年。

四、功能分区

**昙华山风景名胜区分为风景游览区、风景恢复区、发展控制区、旅游服务区等四个功能区。

1.风景游览区:包括百草岭、昙华山、三潭瀑布、****点击查看等区域,面积1563.99公顷,占风景区总面积的15.47%。区内以游览活动开展为主要功能。

2.风景恢复区:包括桂花河两岸山体、昙华**北部山体、蜻蛉河沿岸等区域,面积5217.14公顷,占风景区总面积的51.60%。可采取人工及自然修复的方式恢复、修复、培育其生态平衡以及**观赏价值,可开展生态旅游活动。

3.发展控制区:包括人口密集的村庄、集中连片的永久基本农田、大片的集体商品林等,面积3313.23公顷,占风景区总面积的32.77%。****点击查看风景区保护为前提,兼顾乡镇、村庄发展。区内建设应控制建设功能、建设规模、建设强度、建设高度和形式等,与风景环境相协调。

4.旅游服务区:****点击查看服务区、****点击查看服务区、****点击查看服务区等,面积16.12公顷(包括了规划的旅游服务设施13.78公顷、**公园景区内的1.05公顷商业用地/文化用地、三潭瀑布景区内为景区服务的1.29公顷商用用地),占风景区总面积的0.16%。区内建设应控制建设功能、建设规模、建设强度、建设高度和形式等,与风景环境相协调。不得建设有污染环境的建设项目。

五、保护规划

**昙华山风景名胜区分级保护规划划分为3个层级,即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三级保护区,****点击查看风景区核心景区。具体范围以图纸为准。

(一)一级保护区

****点击查看风景区内最具观赏价值、最需严格保护的区域,主要包括百草岭、昙华山、三潭瀑布、****点击查看等区域。主要为风景游览区。面积约1472.77公顷,占风景区总面积的14.57%。其中百草岭景区的一级保护区为景区北部纳入生态保护红线的山地草甸、森林植被等,面积为896.29公顷;昙华山景区一级保护区为昙华山主峰3110米以上的区域,局部根据地物地貌细化,面积566.75公顷;三潭瀑布景区的一级保护区为三潭瀑布及两岸岩壁,面积9.32公顷;**公园景区的一级保护区为****点击查看、**烈士纪念碑的紫线范围,面积0.41公顷。

(二)二级保护区

二级保护区是一级保护区周围的协调保护与缓冲地带,区内风景名胜**较少、景观价值一般的区域,可通过改善游览条件和生态环境提高其价值。该区涵盖了部分风景游览区和大部分的风景恢复区。面积约5300.64公顷,占风景区总面积的52.43%。其中百草岭景区二级保护区为桂花河两岸山体等,面积为734.51公顷;昙华山景区二级保护区为昙华**北部山体纳入生态保护红线区域,面积4013.70公顷;三潭瀑布景区的二级保护区为蜻蛉河峡谷区域,面积532.12公顷;**公园景区的二级保护区为**湖等其他景点,面积20.31公顷。

(三)三级保护区

****点击查看风景区内的其他区域,风景名胜**少、景观价值一般、生态价值一般的区域。面积约3337.07公顷,占风景区总面积的33.00%。其中百草岭景区三级保护区面积450.94公顷;昙华山景区三级保护区面积1202.63公顷;三潭瀑布景区的三级保护区面积1677.86公顷;**公园景区的三级保护区面积5.64公顷。

六、游赏规划

(一)特色景观展示

**昙华山风景名胜区以优美的自然山水景观、悠久而璀璨的历史人文遗存和丰富的地方民俗风情为风景游赏重点。游赏项目突出“自然山水”风景**特征、展示历史和民俗文化内涵。百草岭景区以登高揽胜寻幽、森林生态休闲、观鸟摄影为主;昙华山景区以文物古迹游赏、登山访古寄情、登高揽胜寻幽、**瀑布游赏、摄影写生创作、科考科普科教、民俗节庆、特色美食为主;三潭瀑布景区以瀑布峡谷游赏、乡村旅居等为主;**公园景区以文化体验、城市休闲为主。

(二)景区规划

根据昙华山风景名胜**的禀赋和空间分布的特征、游赏环境的差异、行政区划和方便使用管理等要素,风景区总体布局为百草岭景区、昙华山景区、三潭瀑布景区和**公园景区四个景区。规划将合理有序地组织各类风景名胜**,做好“山水、人文、风土民俗和历史古迹”的文章,逐步将各个景区建成主体突出、功能互补、系列化,能适应多层次需求的主题游览区。

1.百草岭景区

百草岭景区以山地草甸景观为背景,融合了森林景观、原始河谷、民俗风情,以百草岭、彝族村寨、十里核桃沟为代表景点,可开展生态旅游、科考探险、民俗体验、户外拓展等活动。以百草岭旅游线路为轴线,串联了味尼乍村到自必苴村的产业空间,****点击查看车行游览道、步行游览道、观景、民宿酒店及其他服务设施体系。

2.昙华山景区

昙华山景区以自然山水景观、历史人文遗存、彝族文化底蕴为主要**特色,以昙华山、昙华石刻、昙华寺遗址、瀑布溪流、彝族村寨为代表景点,可开展山水揽胜、彝文化体验、自然教育、休闲度假等活动。规划以昙华山、****点击查看中心,****点击查看中心,完善景区游览、观景及服务设施体系,形成展示彝族文化、历史文化古迹、赏昙华自然风光为主题的游览景区。

3.三潭瀑布景区

三潭瀑布景区以瀑布峡谷为核心,以三潭瀑布、石钟洞、悬崖绝壁、彝族村寨等为代表景点,彝文化为背景,可开展生态旅游、科考研学、户外拓展、运动康养、休闲度假等活动。景区中部依托三潭瀑布及蜻蛉河峡谷的独特优势,形成“赏**瀑布,探谷底仙境”的生态游览走廊带,沿线布局游览道、观景、民宿酒店及其他服务设施体系,提升景区观光功能的体验性,对河道硬质驳岸进行软化改造,并增加沿岸旅游服务设施、广场空间的景观绿化,提高景区的生态性和景观性。景区西部、东部以乡村为依托,发挥农业“生产、生活、生态”功能,推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与教育、文化、体育、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

4.**公园景区

**公园景区由唐代**、****点击查看广场、**湖、核桃博物馆等景点构成,是集旅游休闲、康养健身、核桃文化展示、红色警示教育于一体的城市综合旅游休闲公园。具体按照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相关内容。

七、设施规划

(一)旅游服务设施规划

旅游城、旅游镇,按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详细规划执行。自必苴、味尼乍、大羊窝子、拉乍咩、石的乍村庄建设边界内建设项目等按“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执行。景区规划旅游服务设施总用地为13.78公顷,其中:旅游服务区面积为8.54公顷,旅游点面积为5.24公顷。独立于城镇开发边界、村庄建设边界之外的旅游服务设施用地总规模为10.97公顷,三潭瀑布景区约2.81公顷位于村庄建设边界及城镇开发边界内。规划**的旅游服务设施必须依据建筑的性质、功能要求精心设计,符合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原则,使建筑物既具有乡土气息,与自然环境相协调,又能满足游客饮食、住宿、娱乐、购物等方面的需求。

(二)道路交通规划

1.对外道路交通规划

规划拟实施大攀高速**段,推进雷团线(西叭拉至茴香地段)乡镇三级路提升改扩建工程、瓦拉线(瓦房至昙华公路)乡镇三级路提升改扩建工程、瓦房至湾碧公路改扩建工程、菜麻线(关上至麻秸房)双车道提升改扩建工程项目、羊子线(羊糯雄丫口至子米地)双车道提升改扩建工程项目、者金线(阿左博口至**垭口)提升改扩建工程项目、三黄线(三潭至黄羊岭段)乡际联络线提升改扩建工程、赵龙线(三潭至石婆婆)公路提升改造工程、老南永线(赵家店镇至半坡仙人洞)改扩建工程项目、自大线(自必左—百草岭段)提升改扩建工程项目。道路建设标准按照《中华人民**国公路法》《公路安全保护条例》实施。

2.内部交通

风景区内部交通在现状道路上进行提升改造,游览以游览专线、电瓶车、自行车及步行组织交通,内部交通具体选线和规模在详细规划、项目设计阶段确定。

八、居民社会调控与经济发展引导规划

村庄调控类型已与“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一致,分为特色保护类、整治提升类、集聚发展类三类,其中特色保护类2个,分别为味尼乍、大羊窝子;整治提升类17个,分别为自必苴、格地乍、水磨、塔盘、关上、啊佐俄、嘎力么、拉乍咩村、**田、黄羊岭、罗家村、老毕箐、米尺基、窝蛋、小江头、中村、大**;集聚发展类10个,分别为帕西地、他的么、卡拉地、****点击查看社区)、石的乍村、子米地村、和尚坟、烂泥田、赵家店、紫丘村。

****点击查看基地及集体经济等项目建设按照“多规合一”实用 性村庄规划实施,持续改善农村水、电、路、气、通信、广播电视、 物流等基础设施,促进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动农村基础设施 提档升级,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点击查看基地及集体经济等项目建设按照“多规合一”实用 性村庄规划实施,持续改善农村水、电、路、气、通信、广播电视、 物流等基础设施,促进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点击查看基地及集体经济等项目建设按照“多规合一”实用 性村庄规划实施,持续改善农村水、电、路、气、通信、广播电视、 物流等基础设施,促进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动农村基础设施 提档升级,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治理。

以“村庄+产业”为发展目标,引导村域内各自然村传统农业转 型,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以第一产业为主,积极挖掘第二产业, 推进第三产业发展,促进产业深度融合。

九、土地利用规划协调

(一)与《**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 年)》协调

1.与“三区三线”的衔接

落实上位国土空间规划确定的永久基本农田控制线、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等各项约束性指标。(1)永久基本农田:**风景区内含永久基本农田面积为382.36公顷。主要集中在昙华山景区、百草岭景区和三潭瀑布景区,其中昙华山景区130.67公顷、百草岭景区58.18公顷、三潭瀑布景区193.52公顷。已划定的永久基本农田,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占用或改变用途。严格落实耕地用途管制制度,全面“占补平衡”。优先保护城市周边和坝区优质耕地,稳妥有序恢复流向其他农用地的耕地。非农业建设不得“未批先建”,国家能源、交通、水利、军事设施等重点建设项目确实难以避让永久基本农田的,经依法批准,应在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基础上,按照数量不减、质量不降原则,在可长期稳定利用的耕地上落实永久基本农田补划任务。(2)与生态保护红线协调:**风景区内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为3279.29公顷。主要集中在昙华山景区、百草岭景区和三潭瀑布景区,其中昙华山景区4602.26公顷、百草岭景区1591.72公顷、三潭瀑布景区85.31公顷。生态保护红线一经划定,未经批准,严禁擅自调整。根据《自然**部 生态环境部 ****点击查看草原局关于加强生态保护红线管理的通知》(试行)《****点击查看**厅****点击查看生态环境厅****点击查看草原局关于加强生态保护红线管理工作的通知》(云自然**〔2023〕98号)等通知,生态保护红线内,自然保护地核心区域原则上禁止人为活动;自然保护地核心保护区外禁止开发性、生产性建设活动,在符合法律法规的前提下,仅允许对生态功能不造成破坏的有限人为活动。(3)城镇开发边界:根据城镇开发边界划定成果,**风景区涉及城镇开发边界总面积45.12公顷。其中,三潭瀑布景区涉及赵家店镇城镇开发边界面积18.76公顷,**公园景区涉及金碧镇城镇开发边界面积26.36公顷。城镇开发边界内应编制详细规划,实行“详细规划+规划许可”的管制方式,并加强与城市蓝线、黄线、绿线、紫线等控制线协同管控。在满足风景名胜区管理要求的前提下,按照国土空间规划实施。

2.与中心**国土空间规划衔接

**公****点击查看中心**,按照国土空间规划实施。

(二)与“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的协调

基于“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风景区内村庄建设边界划定规模为135.27公顷。在风景区规划实施期间,涉及村庄的,以“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或县乡级国土空间规划确定的规划管控规则和用途管制要求为依据。本规划与“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充分衔接,有利于形成多方合力,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有利于规划更好地落地。

(三)与其他相关规划和管理规定协调

1.生态环境保护

落实《中华人民**国环境保护法》等相关规定,做好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规划的实施协调,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落实规划环评的相关措施和要求,相关建设项目应当履行环评手续。

2.林草保护

落实《中华人民**国森林法》等有关规定,严格保护林草**,禁止毁林开垦和毁林采石、采砂、采土以及其他毁坏林地的行为。严格按照《建设项目使用林地审核审批管理办法》和《国家级公益林管理办法》要求,依法依规处理好建设项目征占林地相关问题,按程序进行报批,严格控制林地转为建设用地。

3.与水利相关规划协调

落实《中华人民**国水法》的相关规定,做好专项岸线规划衔接,做好水**保护,严格水域岸线管理,做好山洪地质灾害预防。

4.与文物保护的协调

落实《中华人民**国文物保护法》等相关规定,严格执行文物保护规划中关于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的规定,做好与文物保护专项规划的实施协调,涉及文物保护修缮的项目,在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进行相关设施建设的项目,严格履行相关审批程序。

5.宗教活动场所管理

在风景名胜区内的宗教活动场所**、扩建、改建等都要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国文物保护法》《宗教事务条例》《风景名胜区条例》管理。

6.旅游管理

落实《中华人民**国旅游法》等相关规定,规范旅游和旅游经营活动,提升旅游服务水平。

下载

十、公众提出意见的主要方式及时间

公示时间:2025年6月27日—7月26日

方式:面向社会公众公开征求对《**昙华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25-2035)》的意见,了解公众对总体规划的态度和对社会稳定有何影响的意见。若有反馈意见或有意了解本项目情况者,请在公示期间内与以下单位联系,并以书面的形式或通过电子邮件方式向以下单位反馈,逾期不再受理。

规划编制单位:**国盛****点击查看公司

联系人:羊忠雅

联系方式:184****点击查看6576

联系地址:**市**区万宏路254号金尚壹号25楼

建设单位:****点击查看

联系人:任明

联系电话:152****点击查看8511电子邮箱:****点击查看@126.com

联系地址:****点击查看中心局级2号楼(****点击查看

****点击查看

2025年6月27日

附件(1)
附件_518952148_329313157.png
下载预览
项目情报
基本情况基本情况
查看完整分析
本单位近五年环保类项目共招标过 1 次; 共合作环保供应商 1
上次中标企业上次中标企业: 云南****公司
查看完整分析
核心业务: 环境治理服务, 中标 1次, 占比 100.0%
重点地区: 云南, 中标 1次, 占比 100.0%
中标业绩: 上一年中标 1 次, 中标金额 1544.7
潜在竞争对手潜在竞争对手: 共 0 个, 其中与甲方合作关系紧密的 0
查看完整分析
该项目暂未找到相关数据,中标机会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