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即查看

立即引荐

立即监控
立即查看
立即引荐
立即监控
一、国有资产总体情况
2024年,市本级加强各类国有资产管理,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扎实推进国资国企改革,提升国有资产管理质效,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一)企业国有资产。
截至2024年12月末,市国资委监管的正常经营企业有12户(其中,****点击查看公司有7户,****点击查看集团、交投集团、城投集团、金投集团、农投集团、****点击查看集团、机场集团;直管企业有3户,****点击查看公司、广耀公司、荷港公司;托管企业有2户,****点击查看公司****点击查看供应站),资产总额为964.84亿元,同比增长6.92%。
(二)金融企业国有资产。
截至2024年底,市财政局监管的国有金融企业1户(**市小微****点击查看公司)。企业资产总额4.22亿元,同比增长2.82%;负债总额0.74亿元,同比增长10.19%;所有者权益总额3.48亿元,同比增长1.38%;资产负债率17.53%。企业实现营业总收入0.3亿元,同比下降1.40%;利润总额929.07万元;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101.17%。
(三)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
截至2024年底,市本级纳入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报表汇编范围的独立核算单位共计206户。****点击查看事业单位资产总额172.96亿元,负债总额33.92亿元,净资产总额139.04亿元。其中:行政单位资产总额108.23亿元,同比增长5.36%,****点击查看管理局、水利局、****点击查看建设局、**局等部门和单位;事业单位资产总额64.73亿元,同比增长6.08%,****点击查看中学、****点击查看中心、人民医院等部门和单位。
(四)国有自然**资产。
1.国有土地**。截至2024年底,市本级(含三区)土地总面积35.48万公顷(其中国有土地总面积4.59万公顷),其中:农用地总面积30.7万公顷(其中国有农用地面积2.57万公顷;在国有农用地中有国有耕地面积0.46万公顷);建设用地总面积4.2万公顷(其中国有建设用地面积1.46万公顷);未利用地总面积0.57万公顷(其中国有未利用地面积0.55万公顷)。
2.矿产能源**。截至2024年底,市本级(含三区)矿产**主要有金矿、铜矿、**铝土矿、矿泉水、**岩、辉绿岩、花岗岩、**石、石灰岩等40多种。优势矿产主要为石灰岩(碳酸钙用途、水泥用等)、**岩、金矿等。
3.林地**。截至2024年底,市本级(含三区)林地面积15.51万公顷,活立木蓄积量1244.19万立方米,其中:国有林地面积15.07万亩,国有森林蓄积量34.83万立方米。
4.园地**。截至2024年底,市本级(含三区)园地总面积1.14万公顷(其中国有园地总面积0.08万公顷),其中:果园0.98万公顷(其中国有果园0.05万公顷);茶园0.02万公顷(其中国有茶园0.002万公顷);其他园地0.13万公顷(其中国有其他园地0.03万公顷)。
5.草地**。截至2024年底,市本级(含三区)草地总面积0.42万公顷(其中国有草地总面积0.06万公顷),其中:人工牧草地3公顷(其中国有人工牧草地3公顷);其他草地0.42万公顷(其中国有其他草地0.06万公顷)。
6.湿地**。截至2024年底,市本级(含三区)湿地总面积0.01万公顷(其中国有湿地总面积0.01万公顷),其中:内陆滩涂0.01万公顷(其中国有内陆滩涂0.01万公顷)。
7.水**。截至2024年底,市本级(含三区)地表水**量33.61亿立方米,较上年减少3.51亿立方米,其中:地下水9.85亿立方米,较上年减少2.95亿立方米。
二、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情况
(一)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情况。
1.健全以管资本为主的监管体制。一是加强国资监管制度建设。修订完善《深化监管企业总法律顾问制度建设的实施意见》、《履行出资人职责企业合规管理办法》,推进设立总法律顾问和首席合规官,制定企业主责主业管理办法、企业投资项目后评价管理办法,引导企业选准产业发展,健全企业投资项目全流程管理体系。二是加强资产管理和经营业绩考核。按“一企一策”制定监管企业2024年度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目标,****点击查看公司市场化转型发展三年攻坚行动、招商引资等重要任务列入管理效能指标和基础计分范围,切实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三是加强出资人监管与审计监督、纪检监察等相互协同监督。扎实推进自治区审计、市委巡察反馈意见整改,****点击查看纪委****点击查看国资委纪检监察组围绕企业执行国资监管制度情况开展年度监督检查。
2.深入推进国企改革。一是扎实推进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2023-2025年)。到2024年底,62项国企改革具体举措已完成45项,总体完成率72.6%。****点击查看公司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方面,****点击查看集团组建、****点击查看集团****点击查看集团战略性重组。二是积极推进内部专业化整合。各企业按照部署持续推进压缩管理层级和减少法人户数工作,通过注销、兼并、退出等方式压减共计8****点击查看公司),进一步优化**配置。三是积极发展实体经济加快市场化转型。制定《****点击查看公司产业投资管理指导意见》,激励引导企业围绕全市产业发展战略谋划实施产业项目,2024****点击查看公司推进实施市场化产业化项目32个,完成年度投资6亿元。四是稳步推进国企破产处置工作。依法无偿收回市水泥厂720亩国有划拨土地。累计落实破产企业职工安置资金约0.63亿元,缓解职工养老、医疗、垫付款清欠等难题。
3.大力推进资产盘活利用。一是进一步摸清企业资产家底。全面梳理企业资产情况,形成存量资产台账,并制定39项经营性资产处置计划。二是突出重点分类实施。加强对资产盘活工作的调度,加强与自治区国企联系,重点推进林地林木资产、****点击查看银行股权盘活处置。三是盘活资产与业绩考核挂钩。将盘活资产纳入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压实企业盘活处置主体责任,提高盘活成效。2024年企业实现资产盘活收入7.74亿元,其中:资产出租收入1.32亿元、资产变现处置收入0.05亿元、收回逾期应收账款4.14亿元、棚改项目有偿安置房源销售收入约0.43亿元、其他盘活收入1.80亿元。
4.推动国企党建工作走深走实。一是推进党建与生产经营融合发展。深化拓展书记领航“六个一”行动,用好“难点问题书记一线办”等平台,指导各企业建立重大项目“先锋工地”5个,设置党员责任区132个,先锋突击队44个,党员先锋岗261个。二是推进清廉国企建设提质增效。将清廉国企建设与国资监管、内部监督、专项治理、以案促改等结合起来,持续大力开展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违规投资、逾期应收款清收等11项专项治理,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二)金融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情况。
1.持续提升国有金融资本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一是研发“创业担”专项担保产品,建立金融企业与人社部门、**银行机构紧密协作机制,全方位保障“创业担”业务高效落地。2024年全年累计完成“创业担”业务投放495笔,发生金额1.02亿元,有效提升创业带动就业的水平。二是推行费率优惠举措,对于首保足值抵押项目,担保费率最高不超过0.8%/年;涉农贷款业务同样享受最高不超过0.8%/年的担保费率优惠;“专精特新”“双百双新”企业,符合条件的单户担保最高金额由1000万元调整至3000万元,且项目担保费率从1%/年降低到0.8%/年;设代偿上限的批量担保业务(“总对总”)首年担保费率低至0.2%/年,降费业务额度高达5亿元。企业2024年年化平均担保费率为0.59%,有效缓解企业融资难题。
2.持续强化风险防控和制度建设。一是提高项目准入门槛,确保承保项目契合风险控制标准,从源头上把控风险。二是加强现存风险项目管理,依据“一户一策”原则精准制定化解方案,全年成功化解**木业等34户项目代偿风险,化解金额0.77亿元。三是对出现的风险漏洞,通过与在保客户协商、补充签订合同的形式,有效堵住风险缺口。四是完善制度建设,制定《总经理办公会会议制度》《经营办公例会会议制度》等7项制度,修订《人事管理制度》《差旅管理制度》等4项制度。
(三)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情况。
1.以过紧日子为常态,促进国有资产管理提质增效。一是加强办公设施配置审核,把好资产“进口关”。推进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牢牢把握“无预算不支出”“无需求不配置”要求,****点击查看机关带头过紧日子。对新组建部门严格落实“过紧日子”的要求,优先按照“能调不买”的原则配置资产。二是加强资产处置审核,管好资产“出口关”。严格按规定流程评估以及公开拍卖、招投标等市场竞价方式处置资产,原单位不再使用的,调剂给有需求的单位,确保资产处置符合“过紧日子”相关要求。推进跨部门、跨级次资产调剂,分别在全市教育、医疗系统盘活**第十五届运动会比赛器材、方舱医院抗疫资产。三是加强公务用车配置审核,上好公车购置“安全锁”。坚持无编制不配备、无预算不配备,从严控制购买新车,优先购置新能源汽车,以“财政、纪委、政府”三层审批过好“车轮上的紧日子”。
2.开展数据治理,进一步夯实国有资产管理基础。针对近年来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报告审核发现的资产卡片信息不完整,账卡、账实不相符,在建工程未及时转固等问题,在**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中开展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数据治理工作,组织各级各部门重点对资产卡片信息、资产登记入账、在建工程及时转为固定资产等问题进行自查自纠,不断提高国有资产数据质量。
3.建立工作机制,推动国有资产**有效盘活。制定《**市盘活国有资产(**)工作方案》,成立工作专班,明确部门职责分工,夯实主体责任,全面部署安排国有资产**盘活工作。建立经营性资产台账,积极走访自治区国企开展资产盘活推介,有效缓解财****点击查看政府债务风险。
(四)国有自然**资产管理情况。
1.强化节约集约原则,提升自然**资产利用效益。一是贯彻落实节约集约用地政策,大力推动工业用地带“标准”出让,建立全过程监管机制,倒逼企业提档升级。加大批而未供、闲置土地和低效工业用地清理处置力度。二是提升矿产**深加工层次,2024年通过招商引资引进3个矿业深加工项目,总投资金额为32.1亿元。三是加强林木**采伐管理,推动“告知承诺制”审批改革。四是实行最严格水**管理,严格实行水**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管理,认真落实水**消耗总量与强度双控目标。
2.强化生态保护优先,筑牢自然**资产安全底线。一是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因地制宜分类开展流失耕地整改恢复,抢抓春耕、秋耕有利时机及时落实恢复耕地耕种。据2024年度国土变更调查“一上”统计,全市年度变更恢复耕地12.3万亩,恢复数量居于全区前列。二是积极抓好林业**管理。创**立林长履职政治监督机制,从组织架构和工作机制全方位保障林长履职责任落实,实现监督全覆盖。三是全力抓好河湖治理。坚持高位推动,市委、****点击查看政府主要领导主持召开全市河湖长制暨总河长工作会议,专题听取《全市2024年上半年河湖长制工作推进情况报告》,强化河长履职,加快推动河湖长制压实责任、完成目标。四是大力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和矿山生态修复。截至2024年底,全市共立项17个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总实施规模111万亩,总投资32.45亿元。印发实施《**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3-2035)》。五是持续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2024年,****点击查看中心**PM2.5浓度为27.3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比率94.3%,重污染天数比率为0,均达到自治区考核目标要求。
3.强化重点领域改革,健全自然**资产管理机制。一是建立自然**统一调查监测机制。结合实际开展常规、专项调查监测工作,完成数据库及管理系统建设,形成较为健全的制度机制,及时提供成果应用服务。二是化解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2024年化解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5452宗。
2024年,市本级各类国有资产管理及国企改革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但面对外部环境压力和自身发展情况,国有资产管理仍面临不少问题和挑战。一是国有企业债务包袱沉重,转型发展任务艰巨;资产盘活工作推进缓慢;推进职工安置难,维护稳定压力大。二是国有金融企业项目代偿风险增加,代偿压力较大。三是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基础工作有待进一步夯实;单位之间共享共用和调剂机制有待完善。四是自然**资产节约集约仍然较低;污染防治攻坚任重道远。
三、下一步工作安排
(一)持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1.实施精细化管理,降本提质增效。强化考核激励约束。按照“分类考核、按事考核、按贡献分配”等原则,持续深化“一企一策”考核,聚焦市场化转型、化解债务风险等重点领域,修订完善经营业绩考核指标体系。围绕市场化项目的业绩目标,推动企业市场化项目实现有利润的收入和有现金流的利润。
2.以改革为抓手,加快推进市场化转型。一是统筹谋划全面高质量完成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增强核心功能为重点,加快落实《****点击查看公司市场化转型发展三年攻坚行动方案(2024-2026年)》各项任务,****点击查看公司市场化转型,着力解决企业实体化经营程度低和引领产业发展能力不强等问题。二是大力推进国有企业发展实体经济。围绕全市产业转型升级攻坚行动部署,紧扣全市产业发展重点和方向,支持国企聚焦主责主业发展实体经济。引导国有企业通过联合投资、投资入股、共同出资新设等方式,与央企、区企、外省国企以及有实力的民营资本进行合资**,在我市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基础产业和**产业培育壮大,以及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完善等方面进行合理布局和投入,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形成有利润的营收和有现金流的利润。
3.着力提升资产盘活效益,进一步赋能企业发展。一是加强调度和分类盘活利用。每月对企业资产盘活进行调度,协调解决共性问题,同时加快企业资产的分类盘活利用。二是加大向自治区国企推介资产收购力度。建立健全与自治区国企常态化工作联络机制,重****点击查看集团、宏桂集团等对接**事项。三是加强部门联动,协调解决企业资产历史遗留问题,推进企业资产办证过户和盘活。四是继续将资产盘活工作纳入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
(二)持续提高国有金融资本服务保障能力。
1.建立健**有金融资本基础管理制度。逐步建立健**有金融资本管理制度体系和国有金融机构融资担保体系,完善国有金融资本管理方式,提高国有金融资本配置效率。
2.推进落实好普惠金融政策。加强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积极推进“地方版总对总”等有代偿率上限的批量担保业务,为企业提供优质便捷高效的担保服务。
3.提升风险防控意识及代偿追偿力度。完善项目评审、风险分级、动态预警等机制,形成闭环式业务管理。加大代偿追缴力度,多渠道、多措施强化代偿清收,提升风险化解能力。开展代偿追偿清收“僵尸案件”专项行动,对“僵尸案”进行全面梳理、分析,设法解决清收工作中的难点、堵点,提高清收回款率。
(三)持续推进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提质增效。
1.推进制度建设,促进国有资产规范管理。一****点击查看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使用、处置管理办法,不断优化管理方式,堵塞资产管理“漏洞”。二****点击查看行政事业单位公物仓管理暂行办法,持续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率,避免重复购置和**浪费。三是因地制宜探索开展数据资产管理,充分发挥数据资产价值作用,保障数据安全,更好保障单位履职和事业发展。
2.夯实管理基础,提升国有资产管理水平。一是规范资产生命周期管理。****点击查看事业单位资产会计核算管理,完善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价值管理协同机制。加强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严格执行资产配置有关制度规定,新增资产配置与资产存量挂钩、与单位职能匹配,从严审核把关。规范资产出租出借等使用行为,严格事业单位资产对外投资和担保审批管理,最大限度发挥资产的使用效益。严格审批资产处置事项,国有资产****点击查看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相关规定,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二是加强巡察审计整改。针对巡察审计中发现的突出问题,压实整改责任单位主体责任,督促各整改责任单位制定具体整改措施,让巡察审计整改真正落地落实。
3.深化盘活利用,提供高质量发展坚实物质基础。一是加大国有资产(**)盘活力度。压实各领域牵头单位盘活主体责任,着力引导各单位充分认识资****点击查看政府过紧日子的重要要求和加强财政**统筹的重要举措。重点挖掘市政公共**资产的有偿使用价值,依法依规做好国有资产(**)盘活处置各项工作。二是持续推进公物仓建设管理。通过功能挖潜、修旧利废、共享共用、调余补缺等方式更大程度激发资产效能,切实盘活存量、控制增量,促进资产节约集约使用。通过出租、处置、市场化运营等方式切实将长期闲置不用的资产用起来,在保障正常履职和事业发展的同时,充分发挥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最大化提高资产使用效益。
(四)持续强化国有自然**资产管理。
1.进一步强化节约集约,促进自然**资产合理利用。一是加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持续推进工业项目“标准地”改革,加大力度统筹资金完成征拆、“三通一平”、区域评估及普查事项;加强供后监管督促企业项目开竣工、投产达产,全面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二是提高矿产**开发水平。全面应对近年来普通建筑用砂石和水泥市场行情回落,优化调整矿业开发利用结构和布局,发展矿产**上下游产业链,拓展周边产业集群。三是着力提升水**监督管理水平。继续实行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和定额管理,规范取水许可审查审批,严格限制高耗水项目建设,加强计划用水管理,建立取用水超计划预警机制。四是大力实施林业项目建设。以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为重点,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更多的资金投入我市林业建设。积极探索国家储备林与林下经济、森林旅游等融合发展模式,提高项目综合效益。
2.坚持生态优先,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一是继续巩固联防联控联治“大环保”格局,加强巡查管控,做好大气应急。狠抓秸秆禁烧管控,开展臭氧和国控站点周边餐饮油烟排查整治。抓好烟花爆竹禁燃限放,确保春节期间不发生重度污染天气。二是继续加强国控、区控地表水断面环境问题排查整治,开展郁江**段主要污染物削减治理,全面完成入河排污口整治任务。加大船舶污染联防联控,推进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提高农村“千吨万人”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建立长效机制,防止已完成整治黑臭水体返黑返臭。三是继续开展涉镉等重金属重点行业企业排查整治,摸清涉重金属**历史遗留固体废物情况,充分应用“环境修复+开发利用”模式,依法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和风险评估,保障重点项目用地安全利用。
3.进一步健全运行机制,提高自然**资产监管水平。一是落实最严格的自然**保护制度。充分发挥田长制、林长制、河湖长制的协同作用,强化落实党政同责和部门共同监管职责,积极发挥乡镇网格长、村级网格员作用,加强巡田、巡林、巡河行动,建立起坚强的自然**“防护网”。二是做好源头管控。加强部门沟通、上下联动、督导指导,压实各县(市、区)整改责任,加大存量违法卫片整改攻坚力度。以“田长制、林长制、河湖长制”为抓手,结合卫片执法、自然**督察和综合监测监管等手段,强化源头管控,坚决遏制自然**领域违法违规用地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