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即查看

立即引荐

立即监控
立即查看
立即引荐
立即监控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经审查,2025年7月25日,我局拟对经开区1个辐射类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作出审批意见。为保证此次审查工作的严肃性和公正性,现将拟作出审批意见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25年7月25日-2025年7月31日(5个工作日)。
听证权利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对以下拟作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意见要求听证。
联系电话:0511-****点击查看9511
联系地址:**经开区通港路1****点击查看开发区
****点击查看管理局206室
附:拟批准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建设项目
项目名称 | ****点击查看****点击查看公司锂电池用高效单壁纳米导电材料生产项目110千伏配套工程 | 建设地点 | 镇****点击查看开发区大港街道、丁岗镇 |
建设单位 | ****点击查看 | 环评单位 | ****点击查看**公司 |
项目概况 | 本项目建设110kV输电线路路径长1.72km,**双回架空线路径长0.7km(双设双架一回备用),利用现有110kV同塔四回路备用1回架空线路径长0.6km,**单回电缆路径长0.36km,利用既有管沟敷设1回电缆路径长0.06km。具体如下: ①一期方案:本项目以1回110kV线路从**电缆终端塔T1起接至现状110kV力信7X4线#30塔,与现状110kV力信7X4线(110kV新竹~力信线路)T接。 线路路径长0.95km,**110kV双回架空线路径长0.7km(双设双架一回备用),**110kV单回电缆路径长0.19km,利用既有管沟敷设1回110kV电缆路径长0.06km。 ②二期方案:待220kV石桥变(新)建成后,本项目1回110kV线路继一期方案路径从110kV力信7X4线#30塔改接至规划110kV石桥(新)~耐丝线路电缆终端杆,与规划110kV石桥(新)~耐丝线路T接。 线路路径长0.77km,利用现有110kV同塔四回路备用1回架空线路径长0.6km,**110kV单回电缆路径长0.17km。 **导线采用JL3/G1A-400/35钢芯铝绞线;利用备用导线采用JL/G1A-400/35钢芯铝绞线;电缆型号ZC-YJLW03-64/110kV-1×800mm2。 | ||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措和措施 | 主要环境影响: (1)施工期:施工产生的噪声、扬尘、废水、固体废物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施工活动对周围生态的影响。 (2)运行期:运行期产生的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以及输电设施运营对周围生态的影响。 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1、施工期 (1)生态保护措施 ①加强对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环保教育,提高其生态环保意识。 ②严格控制施工临时用地范围,充分利用现有道路运输设备、材料等,牵张场、施工便道等临时工程应先铺设钢板、彩条布等隔离表层土壤。 ③采用先进的架线技术,施工过程中减少设置临时工程,减少施工占地及植被破坏。 ④开挖作业时采取分层开挖、分层堆放、分层回填的方式,做好表土剥离、分类存放。 ⑤合理安排施工工期,避开雨天土建施工;施工时通过先行修建排水设施,减缓水土流失。 ⑥选择合理区域堆放土石方,对临时堆放区域加盖苫布。 ⑦施工现场使用带油料的机械器具时,定期检查设备,防止含油施工机械器具的油料跑、冒、滴、漏等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 ⑧施工结束后,应及时清理施工现场,对项目周围土地及施工临****点击查看绿化处理,恢复土地原有使用功能。 通过采取上述环保措施,本项目施工对周围生态影响较小。 (2)地表水环境保护措施 ①施工区域设置临时沉淀池,泥浆水等施工废水经沉淀池沉淀后回用,不外排。 ②施工人员居住在施工点附近租住的民房或单位宿舍,生活污水利用居住点已有的污水处理系统进行处理,不外排。 通过采取上述环保措施,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水不会影响周围水环境。 (3)大气环境保护措施 ①施工场地设置硬质围挡;对作业处裸露地面覆盖防尘网,定期洒水,施工时需要裸露土方的,采用喷淋抑尘,完成后立即覆盖到位;遇到四级或四级以上大风天气,停止土方作业。 ②优先选用预拌商品混凝土,严禁露天搅拌砂浆、混凝土;加强材料转运与使用的管理,合理装卸,规范操作,在易起尘的材料堆场,采取密闭存储或采用防尘布苫盖,以防止扬尘对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 ③运输车辆按照规划路线和时间进行物料等运输,采取遮盖、密闭措施,减少其沿途遗洒,不超载,经过村庄等敏感目标时控制车速。 ④施工过程中,建筑垃圾及时清运;施工结束后,按“工完料尽场地清”的原则恢复原状地貌,减少裸露地面面积。 ⑤严格标准落实管控要求,落实工地周边全封闭围挡、落实裸土与物料堆放覆盖、实施湿法作业、车辆密闭运输、实施洒水抑尘、实施非道路移动机械管控等,施工过程中做到大气污染防治“十达标”中的围挡达标、裸土覆盖达标、工程机械达标等,使扬尘排放符合《施工场地扬尘排放标准》(DB 32/4437-2022)排放标准要求。 通过采取上述环保措施,本项目施工扬尘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 (4)声环境保护措施 ①采用低噪声施工机械设备,设置硬质围挡,控制设备噪声源强。 ②优化施工机械布置、加强施工管理,文明施工,错开高噪声设备使用时间。 ③合理安排噪声设备施工时段,禁止夜间施工,确保施工噪声满足《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523-2011)的限值要求。 本项目施工量较小、施工时间较短,对环境的影响是小范围的、短暂的,随着施工期的结束,其对环境的影响也将随之消失,对周围声环境影响较小。 (5)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 ①施工过程中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等分类收集堆放。 ②建筑垃圾及时清运,并委托相关单位运送至指定受纳场地。 ③施工区域设置一定数量的垃圾箱,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运送至附近垃圾收集点。 通过采取上述环保措施,施工固体废物对周围环境影响很小。 2、运营期 (1)生态保护措施 运营期做好运行管理,加强巡查和检查,强化设备检修维护人员的生态保护意识教育,并严格管理,避免对项目周边的自然植被和生态系统的破坏。 (2)声环境保护措施 选用加工工艺符合要求、表面光滑的导线,降低架空线路电晕噪声;保证足够的导线对地高度,**段线路经过道路等场所和经过环境敏感目标处导线距地面最低应不小于17m,利用段线路经过道路等场所导线距地面最低应不小于18m、经过环境敏感目标处导线距地面最低应不小于19m,降低输电线路对周围声环境影响。 (3)电磁环境保护措施 架空线路建设时线路提高导线对地高度,**段线路经过道路等场所和经过环境敏感目标处导线距地面最低应不小于17m,利用段线路经过道路等场所导线距地面最低应不小于18m、经过环境敏感目标处导线距地面最低应不小于19m,优化导线相间距离,**段导线宜采用逆相序架设,部分线路采用电缆敷设,利用屏蔽作用以降低输电线路对周围电磁环境的影响,并设置警示和防护指示标志。 |